【科学·人生】第二十八讲 | 阮勇凌教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发布人:学生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12

 4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科学·人生”系列讲座第二十八讲暨“人生导师”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在奉贤校区2教102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誉教授阮勇凌,围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人生话题,与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和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200余位师生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黄继荣教授主持讲座。

 阮勇凌教授先后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研究员和教授,长期从事番茄、苹果、棉花等植物种子、果实、纤维发育过程中糖代谢、转运与信号的调控途径与分子机制研究。阮教授目前是THE PLANT CELL的 Guest Editor;动植物领域全球高被引用学者(Clarivate,Web of Science 2013-2023)。

 讲座中,阮勇凌教授围绕“打好基础,主动出击”和“应对挫折,相信自己”两组关键词,结合自身学习科研经历,运用大量成长故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科学与人生道理。首先,他回顾了从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到留校工作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以1990年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参加第23届国际园艺大会的故事为例,生动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跳出舒适圈、达成新发展的艰辛历程。阮教授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求学路上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在深厚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首创精神。

 作为植物糖代谢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阮教授走过了一条遭受质疑和赢得认可、应对挫折和实现自我的科研之路。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植物所工作期间,他开展的棉花纤维细胞发育机理研究,曾一度遭遇实验进展不顺、相关专家质疑等困难,但阮教授凭借科学严谨的求是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乐观心态,最终取得了研究的重大进展,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2005年度澳大利亚Goldacre奖众多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

 面对低年级本科学生,阮教授还从自己的“科学人生”中凝练出5条体会与感悟,分享赠与了大家。他希望青年学子,面对生活要保持好奇心,不忘科研初心;在生活中培养兴趣和对科研的热爱;在科研中,要保持开放心态,明白认知的局限性;面对困难时,要聚焦关键问题;同时,不断提高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提问环节,阮教授在场师生积极进行充分的交流,他分享了自己的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阮教授寄语青年学生,在科学研究和人生道路中,“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将人生决策置于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加充分的人生体验之下。

 讲座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月恒和杨仲南教授、黄继荣教授共同为阮勇凌教授送上由学院“科学+”网络文化工作室和园艺学堂社团制作的纪念礼物。

 阮教授的分享,包含了他人生履历中的点滴事件,他向大家揭示了面对人生困境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主动出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体现出一名科研工作者身上所具有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