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第二十七讲 | 费章君教授:解码植物——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育种革命
发布人:学生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11   浏览次数:10

4月9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科学·人生”系列主题讲座第二十七讲如期开讲,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教授费章君围绕“解码植物: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育种革命”这一主题,为生科师生做了分享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月恒,徐晨曦副教授参加讲座。讲座环节由生命科学学院王全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费章君教授首先从他的年少时光讲起,幼年时老家水稻的播种与收获让他感受到种粮的辛苦不易、水果蔬菜的稀缺又引起他对作物研究最初的懵懂兴趣。伴随着对植物与生俱来的亲近和现实的考量,1989年,费章君教授考入了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正式迈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大学期间通过科研训练和老师的指导,费教授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探究有了更大的兴趣,这些兴趣吸引着他在植物科学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进。在德州农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费教授如饥似渴的弥补其在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不足,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生物信息学这个新兴的科学领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博士期间的努力付出换来了丰厚的成果,费教授开始在植物尤其是园艺作物基因组以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并于2006年加入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

费章君教授在对他成长经历的生动讲述过程中,也带领在场师生对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发展历程进行了探源回溯。费教授以他在番茄、红薯和西瓜等作物中的研究工作为例,为大家展示了基因组测序技术从Sanger法,到第二代、第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发展。费教授还通过其实验室与其合作者对西瓜起源、演化的探究和品种改良等多项科研工作的详细解读,与大家分享了不同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特点、优势和最新发展方向,以及在开发生物数据库和计算工具方面的前沿动态。同时,费章君教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提示大家,所有科研过程都离不开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成功。

在提问交流环节,现场同学踊跃举手提问。2022级园艺专业顾磊和龙卿云两位同学,结合自身在海燕班的科研经历和当面面对的科学问题,与费章君教授做了深入交流。另外几位低年级学生,围绕“如何应对科研过程中的枯燥”等问题,向费老师进行了提问。谢月恒副书记就“低年级本科生该如何更好的进行学涯和生涯规划”这一问题,请费教授给大家做出了宝贵建议。

讲座最后,王全华教授和徐晨曦副教授代表学院师生,向费章君教授送上了由学院“科学+”网络文化工作室制作的肖像画和现场打印的照片作为纪念,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